编者按:一个重要的临床试验除试验结果和结论能指导临床实践外,试验的背景、设计和开展过程都能给大家很多启示。天津肿瘤医院张瑾教授参与了FACE研究,在SABCS2015现场FACE研究公布之际,《肿瘤瞭望》向张瑾教授请教了FACE研究在试验结果之外的意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FACE研究概况
FACE研究是一项IIIb期、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多中心试验,研究始于2005年12月,完成于2014年9月,历时九年。全球共有263家机构参与。我国有来自天津、北京、广州和上海的四家机构参与。研究主要针对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且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直接比较两种芳香化酶抑制剂(AI)在这类人群中初始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具有不同临床特征的亚组人群及疗效相关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探索。研究共纳入4170例患者,样本量庞大,“在乳腺癌的治疗史中,内分泌辅助治疗是对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做出最大贡献的治疗手段手段之一……FACE研究是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临床试验,希望它能给我们一个强有力的循证医学数据支持。”
FACE研究开始于2005年,在此之前,芳香化酶抑制剂与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对照的临床研究,如BIG1-98和ATAC,已经取得了初步结果,它们证明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和阿那曲唑)在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初始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优于他莫昔芬。但这两个研究针对的是所有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在当时不能完全覆盖临床实践中的每个细节。
对于有淋巴结转移的复发风险相对较高的乳腺癌患者,提高这部分人群的5年生存率是治疗的关键。“FACE研究正是针对了这部分高危患者,并希望能够直接回答两种AI在具备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亚组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如HER-2受体表达情况、淋巴结转移个数等,希望能给予患者更精准的内分泌治疗。” 此外,内分泌辅助治疗治疗时限很长,也需要进行长期随访以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情况。
FACE研究结果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在张瑾教授看来,FACE研究结果对临床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首先,提高高危人群的生存率是治疗的关键,FACE研究解决了激素受体阳性、淋巴结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这部分人群的问题,研究中两个AI治疗组都获得了很高的5年DFS率,这个结果明显优于ATAC和BIG 1-98的结果,“值得我们欣喜”。这体现出乳腺癌整体治疗水平的巨大进步,如果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更精准的治疗,相信未来高危人群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还将进一步提高。
其次,BIG1-98研究和ATAC研究奠定了三代AI作为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的金标准。在FACE设计之初还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但今天随着BIG 1-98等研究的长期生存随访结果公布,AI治疗的总生存获益已经得以展示。这些研究和FACE研究的结果将共同指导当今内分泌辅助治疗的临床实践,使未来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流程更加精准化、规范化和个体化。
最后,试验结果显示在淋巴结阳性组来曲唑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84.9%,绝对值高于阿那曲唑(82.9%)。对于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如何根据患者的不同分子分型和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等个体因素,更精准地选择内分泌治疗,这个临床试验将非常有指导意义。“如果说ATAC和BIG1-98试验得到的更多依据是提示临床选择AI还是选择他莫昔芬,那么FACE试验可能会帮助我们选择哪一个AI来开展内分泌辅助治疗,使我们的诊疗过程更加精准,针对不同的患者合理地选择不同的AI。”
FACE研究的意义远在试验结果之外
FACE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研究,覆盖的病例数庞大,参与中心多,随访时间长,开展这样一个临床试验,从入组到治疗、监测到随访的各个过程,都需要非常精准和严格控制。包括天津肿瘤医院在内的来自中国的4家中心参与了这项试验,将中国的患者信息纳入到整体四千多名患者的信息当中,试验本身的结果和结论就会对中国患者产生直接的意义。
回顾参与FACE试验的经历,张教授表示,中国的四家中心在患者入组、随访、治疗和患者管理等各个方面都严格进行,有专门的团队负责,做到了和国际同步接轨,没有一例患者脱落。“这个过程大家积累了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经验, 也积累了信心和勇气。现在中国有多个中心参与了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FACE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得到一个学术结果,实际上也反映了中国的患者、医生和医疗中心参与并精准完成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能力和水平。”
张瑾教授认为,中国医生参与国际多中心试验其结果是多赢的。与全球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我国乳腺癌患者的绝对数量在全球居首。同时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的年增幅非常高。因此,乳腺癌的防控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另外,中国女性乳腺癌可能具有一些独特的疾病特征,中国的医生有责任和义务为全球整体的乳腺癌防控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当前乳腺癌的治疗有标准的指南和规范可循,能够获得长期生存,区别于其他实体恶性肿瘤。张瑾教授希望并且呼吁在当前肿瘤诊疗逐渐走入精准医学时代的背景下,我国临床在目前的规范指南得到执行,在向国际接近的情况下,能够更多地将中国患者纳入到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中。“中国患者数据的纳入将会为临床试验得到更好、更精准的结果做出贡献。同时,中国的医生和机构也会从中得到经验,有助于我国精准医疗流程的进一步提高和建立,还对医生素质的训练有所帮助,能够造福于我国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