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敦促我国各级卫健委组织实施。该指南历经十年,在过去各版本的基础上结合最新肝癌诊疗进展,结合我国国情,凝聚百余位专家智慧形成。“肿瘤瞭望”特邀指南编委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惠川教授洞见指南更新亮点,剖析指南对临床及科研意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2021年1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敦促我国各级卫健委组织实施。该指南历经十年,在过去各版本的基础上结合最新肝癌诊疗进展,结合我国国情,凝聚百余位专家智慧形成。“肿瘤瞭望”特邀指南编委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惠川教授洞见指南更新亮点,剖析指南对临床及科研意义。
01
肿瘤瞭望:《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更新的最大的亮点集中在哪些方面?
孙惠川教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已于在2022年1月21日由国家卫健委发布。本指南是由樊嘉院士带领全国107位肝癌领域专家在2019版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肝癌领域的重要进展与经验,凝聚形成的智慧结晶。
本指南最重要的进展在系统治疗领域。2019版指南中,晚期肝癌一线治疗仅有仑伐替尼和索拉非尼两个选择;2022版指南则在此基础上增加到了五个,包括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贝伐单抗联合信迪利单抗与TKI药物多纳非尼,前两个组合的机制类似,较以往标准治疗方案有更高的肿瘤客观缓解率(ORR)、更长到疾病进展时间(PFS)和更长的生存期(OS),后者也在OS方面超越了索拉非尼,新的方案使患者生存得到改善。二线治疗则在2019版指南瑞戈非尼的基础上增加了阿帕替尼、替雷利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提供了更多选择。系统治疗领域的进步将帮助我们在晚期、中期、乃至早期肝癌领域中进一步提高疗效。另一个重要的更新点在于现有的治疗模式与新型抗肿瘤药物之间的联合。比如外科手术如何与系统治疗结合,介入治疗如何与系统治疗结合?本指南对此均有详细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02
肿瘤瞭望:《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增加了“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策略”部分,涉及肝癌的转化治疗、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请介绍此处更新的主要依据及临床意义?
孙惠川教授 :外科治疗的目标是根治,已在临床应用四五十年,其不良反应、适用人群都比较明确。然而面对外科治疗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中更高的复发率,外科技术的改进已无能为力,新型抗肿瘤治疗药物的发掘与外科医生的积极探索为此带来了转机。转化治疗方面,对于不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通过系统治疗转化降期,再结合局部治疗,可以使患者获得手术切除、甚至根治的机会。新辅助治疗方面,对于技术上可切除的患者,手术前的药物治疗可能会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此方面的探索已经开始并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辅助治疗方面最有可能近期取得成果,目前已有6个大型随机对照注册临床研究探索免疫单药或免疫联合方案在术后辅助领治疗领域的应用,短则一年、长则三年,我们将迎来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获批,开启肝癌术后辅助治疗时代。
03
肿瘤瞭望:《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的更新对肝癌的临床诊疗及科研探索工作有哪些指导意义?
孙惠川教授 :在指南对系统治疗领域更新后,新的用药方案将随着指南的推广传达给各级医生,患者也会很快从这些治疗中获益。同时,很多指南推荐的药物都已纳入国家医保或集中采购,极大提高了可及性,使得既往因经济条件不好无法接受治疗的患者也可以用上新型治疗药物,进而从整体上提高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指南也鼓励临床医生尝试将已有的治疗方式与新型治疗方式联合,比如说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联合、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联合等。我们也将类似联合的早期经验作为共识发表出来,进而指导医生在临床试验的框架下面、在知情同意的框架下面为患者实施新的疗法,尽早为患者带来获益。指南也提出新的联合治疗手段的探索是未来需要探索与解决的问题之一,我相信通过临床医生在科研工作中解答这些问题,将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明确适用的人群,以最适合的治疗方式提高整体肝癌患者的生存状况。
孙惠川 教授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青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肝脏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肝脏外科学组秘书
上海市肿瘤靶分子学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
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2019版撰写专家委员会秘书长